本网站www.gzshes.cn为广州豪尔生唯一官方信息中文发布网站

收藏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 品牌革命性创新
    品牌革命性创新
    公司成立于2001年,技术负责人是多年全国消毒技术与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参与多项消毒领域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
  • 无忧售后服务
    无忧售后服务
    公司备有专业一流售后服务团队,从安装、调试、培训到维保,均保质快速完成,特别是24小时内快速响应,赢得客户一致好评。
  • 产品安全可靠,环保节能
    产品安全可靠,环保节能
    豪尔生一直以来秉持以质量为中心的准则,产品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均通过压力蒸汽灭菌器多项质量认证。多年以来的低故障率,为豪尔生赢得良好口碑。
  • 雄厚生产实力,高质保量快速交付
    雄厚生产实力,高质保量快速交付
    豪尔生在压力蒸汽灭菌器领域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客户的推荐,以及良好的信誉是我们销售渠道之根本。此外,我们还拥有专业的销售服务团队,为豪尔生打造一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平台。
  • 智能化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安全便捷
    智能化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安全便捷
    采用嵌入式 Linux 操作系统,内置多种操作程序全面记录灭菌过程的状态与相关的数据信息,7寸超大触摸屏,界面清晰,操作方便,硬件系统更是通过欧洲 CE 认证与 RoHS 认证,系统可储存海量历史灭菌记录,随时可查阅或者打印相关数据,可灵活设置相关灭菌参数和设备参数。

广州市豪尔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生产全自动压力蒸汽灭菌器,公司通过了YY/TB287-3003 idt ISO/13485:2003和GB/T 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聚集了一批研发和制造蒸汽灭菌器的尖端人才....

more
  • 公司动态
  • 行业动态
  • more+
每日卫生资讯(20181220)
【热议】手术时间过长,要不要作为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手术时间过长也属于医......
  1. 每日卫生资讯(20181220)

    【热议】手术时间过长,要不要作为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手术时间过长也属于医疗不良事件,但目前对该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很低。在临床麻醉中,经常会遇到手术时间过长,其原因来自多方面,有患者原因、医务人员的原因和其他原因。无论何种原因,均会给患者以及医务人员造成不良后果。而在手术室医疗实践中,许多医院对于手术时间过长缺乏监管或者监管力度不够,目前全国各级医院大多数已实行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知道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手术时间过长也属于医疗不良事件,但目前对该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很低。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手术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工作部门。手术级别的高低和成功与否反映一个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也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在手术过程中,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患者的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等严重后果。手术是一项精细操作,反映手术者的医学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艺。我们提倡手术快而好,当然并非越快越好,但在同种手术相同效果的前提下,快速手术则更能减轻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干扰,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有些患者病情复杂,需要长时间手术来解决问题,那种有条不紊、解剖清晰、丝丝入扣的手术操作能够大大减轻患者的创伤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ERAS)。相反,那些解剖糊涂、条理不清、拖泥带水的手术操作则会增加患者创伤、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对于此类手术则有必要查明原因,整改拖沓环节,提高效率。如因手术技术粗糙,则促使术者提高手术操作技艺、加强医学知识学习和提高操作效率。手术时间延长也可能由于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术中疾病的恶化,或者出现了新的病变。但是,即使难度大病情复杂的手术也宜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因为手术时间越长,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会越大,一般情况下大型手术时间都是比较长的,大概在3、4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但手术时间比预计的时间明显延长,则对患者的生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临床上长时间的手术经常能够遇到,一些科室如血管外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和手足外科,甚至会达到十几小时,还有器官移植如肝移植。随着手术时间延长则手术的风险也增加,麻醉科医生、器械护士和外科医生必须长时间保持精神高度集中,随着时间延长会使术者和麻醉科医生的注意力下降,甚至出现医疗事故。当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随着手术时间延长术后的并发症随之增加。下列是手术时间过长可能会引发的并发症:1.感染机会增加超过3个小时的手术,由于创口长期暴露、水肿、低体温等原因,切口污染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加感染机会,导致术后患者病情加重。2.低体温长时间手术、麻醉引起的血管扩张、低温液体冲洗、手术室温度低等均可导致患者体温快速下降。低体温引起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低下和麻醉药物代谢延迟。3.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全身麻醉的患者,长时间固定于一个体位,神经会持续牵拉及压迫,造成神经损伤,常见的有臂丛神经拉伤。4.机械通气性肺损伤全身麻醉长时间手术,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气管导管持续压迫气管壁,造成气管粘膜缺血溃疡甚至坏死,导致肺部并发症,出现脱机困难和肺部感染。5.压疮只要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长时间固定循环不良都有可能导致术后压疮。6.下肢静脉血栓此类并发症后果严重、致残致死率高。长时间手术机体缺乏活动,血流缓慢淤滞形成血栓。7.内环境紊乱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长时间手术极易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贫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等。8.麻醉药物蓄积、苏醒延迟长时间手术所需麻醉药物增加,麻醉药物再分布加上低体温等原因,会使麻醉药物清除不彻底,患者苏醒时间延长。9.另外长时间手术造成患者术后肺不张;眼睛长时间暴露造成角膜干燥、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眼部压迫可能导致视网膜血液循环停止导致失明;长时间俯卧位或者大量失血引起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等。对于麻醉科医生来说,长时间手术极易产生疲劳,精力和注意力降低,引发医疗事故。基于手术时间过长引发的不良事件,只有积极的不良事件上报才能够尽可能地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通过不良事件上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也让同行引以为鉴,它是提高医疗技术的正确决策。但由于种种原因,实施起来会遇到诸多困难,我国也仅有少数医院在执行此类上报,且上报时间不统一,只要不是很过分,手术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理层则要思考是什么原因致使该不良事件上报率低,如果是流程不了解则应加强上报流程的培训;若流程复杂就应简化流程;若医务人员隐瞒不报,则更多的要从管理制度的缺陷予以纠正。当然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对巡回护士及麻醉科医生均有一定压力,对此,医院应该出台相关规章制度,鼓励手术室医务人员对手术时间过长的不良事件上报。术前安全核查应记录预估手术时间、定期核查手术时间、形成良性回馈机制,只有如此才能促使术者提升自身手术水平,从而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真正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

  2. 每日卫生资讯(20181219)

    小型灭菌器做灭菌效果验证时需要满载这是为什么呢?随着医院无菌物品集中供应的开展,绝大多数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都移交给了消毒供应中心来进行。然而在很多医院,手术室面临着应急灭菌的需求、口腔科等尚未集中供应化,都会在这些科室保留小型灭菌器。正是出于上述的实际考虑,国家颁布并于2015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GB/T 30690 -2014《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和评价要求》,以对灭菌质量进行管控。很多注意细节的老师留意到规范要求每年做灭菌效果生物验证的时候,明确要求“灭菌器内放入模拟的常规处理物品至满载”这一要求,这和消毒供应中心在“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生物监测是“空载”验证的常规做法不同。难道是科室习惯不同,或者规范之间有冲突吗?      GB/T 30690-2014规定小型灭菌器的生物监测验证要“满载”做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做灭菌效果的验证是为了发现灭菌器可能出现的性能不达标。这就需要在最“挑战”的情况下来进行,用生物PCD(我们把它翻译为生物“挑战”包,是不是挺恰当的么?)。现在问题就转化成为什么大型灭菌器最挑战的情况是空载,小型灭菌器最挑战的时候是满载了。对于大型灭菌器而言,有所谓的“小装载效应”。指的是灭菌腔体里残留的空气被不多的几个灭菌包裹捕捉,在这些包裹里面空气占比较高因而容易出现灭菌失败。怎样避免呢?在进行灭菌操作的时候多装载一点喽。我们看到面向消毒供应中心的行业规范ws 310.2-2009的5.8.1.4.2提到下排气和预真空/脉动真空灭菌器装载不能小于10%和5%就是这个道理。冷空气在多个灭菌包里“平均”一下,就不是大问题了。当然也不能超过80%与90%的上限,这在同一条款里也有规定。而当我们想检测机器性能的时候就要反其道用之,利用“小装载效应”了。比如做BD测试,要空锅做并且只放一个BD包,也就是要防止冷空气分摊到多个包裹,BD包不能捕捉到整个腔体所有的冷空气而灵敏度下降。讲清楚这个原理,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为什么大型灭菌器做生物测试要空锅做的道理吧。小型灭菌器与大型灭菌器不一样。大型灭菌器是管道供气,不愁蒸汽的量不够;小型灭菌器是自发蒸汽,换言之就是灌上一些水然后把它“烧”成蒸汽。在这种情况下水蒸汽不足是最大的挑战,特别是待灭菌物品有较多吸湿性材料时候,就更容易出现水蒸汽不足的情况。各位老师在家里一定都做过蛋羹,要是锅里的水放少了蛋羹一定做不好,这跟小型灭菌器水蒸汽不足而导致灭菌失败的情况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提倡消毒供应中心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待灭菌物品在室内平衡后再灭菌。当然,清洗后的物品必须充分干燥否则也容易引起湿包,过犹不及嘛。因此小型灭菌器做生物检测呢,需要在满锅的情况下进行。其实消毒供应中行业规范ws 310.2-2009的4.4.2.5讲到大型灭菌器和小型灭菌器的验证时,就是这样要求“空载”和“满载”分别处理的,只是消毒供应中心里面很少使用小型灭菌器,故而一般消毒员只记住了“空载”做生物监测验证了。      WS310对大型、小型灭菌器生物监测验证的空载与满载要求我们在明白了小型灭菌器与大型灭菌器的不同之后,相信生物监测验证什么时候是“满载”做什么时候是“空载”做就不容易记错搞混了 

  3. 每日卫生资讯(20181218)

    外来器械厂商应提供哪些清洗、消毒和灭菌信息?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处理的器械种类越来越多,其中很多的器械并非医院所有,而是属于外来器械。一般而言,外来器械或是精密,或者贵重,或是复杂,没有厂家的专门说明或者培训,消毒供应中心很多时候很难做到充分的清洗、消毒与灭菌,带来院内感染的巨大风险。那么,我们又需要向厂商索要哪些资料呢?一)挂靠规范对于厂商送来器械应该怎样进行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0802-2010/ISO 17664:2004“医疗器械的灭菌制造商提供的处理可重复灭菌医疗器械的信息(Sterilizationof medical devices –Information to be provided by the manufacturer for theprocessing of resterilizable medical devices)”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制造商”涵盖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是指在一个物品上市前负责物品的设计、生产、包装和标签的团体或机构,而不管产品是自己生产还是由第三方代产,只要使用其名称,就是该产品的制造商。二)索要信息该标准规定制造商需提供的信息包括:再处理说明、再处理的局限性与约束性,处理前的使用现场准备,清洁前的准备,清洁,消毒,干燥,检察、保养与试验,包装,灭菌和贮存11个方面。这里选择清洁,消毒和灭菌这3个重要步骤给予详尽介绍。1、清洁首先应明确该器械是否可以进行清洗。如果不能清洗应该设有警示标志;对于能够清洗的器械则应给出一种手工清洗方式和至少一种使用清洗消毒机清洗的方式。而厂商事先要对这些清洗方式进行确认,以保证清洗效果并不造成器械的损伤。在清洗时,还要考虑到是否需要辅助装置,清洗水质要求,清洗剂的要求,清洗剂残留及监测,清洗的温度、溶液浓度和暴露时间,如果需使用特殊技术,也要进行说明。2、消毒首先也应该明确是否可以进行消毒。如果可以消毒,需要给出一种确认过的手工消毒方式;使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消毒的话,也应给出具体的、经过验证的方法。消毒时的考虑与清洗时候相类似,也靠考虑到辅助装置的需求,处理水质的要求、消毒剂、浓度与处理时间,消毒剂残留量的限制与监测方法,整个消毒过程的温度、浓度与暴露时间,特殊的消毒技术及漂洗技术。3、灭菌厂商需要提供至少一种被确认过的灭菌方式,灭菌设备要求,灭菌剂的鉴定与浓度,灭菌的湿度、压力、温度、暴露时间、技术说明与后处理技术说明。对于湿热、环氧乙烷和甲醛灭菌的蒸汽冷凝液中污染物最大量也要有所说明。通过引用这份指导文件,消毒供应中心就能够更加清楚向外来器械厂商索要哪些处理流程步骤指导文件,从而将清洗、消毒、灭菌失败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 每日卫生资讯(20181217)

    中低收入国家资源有限,外科手术器械灭菌如何评估    手术部位感染明显增加发病率、死亡率和手术费用。在高收入国家,医院和政府部门投入了巨大的成本用于手术器械的重复处置过程使之符合国家标准,并开展SSI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是手术器械复用处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压力蒸汽灭菌器通常是捐赠的,且型号过旧,没有充分的电压、水压和蒸汽,也没有经过培训的技术工。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医院可能也存在着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中的这些问题。且来看看这个多中心的描述性研究,或许对我们有警示作用。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外科手术器械灭菌处理:一个多中心飞行研究 背景手术部位感染(SSI)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和手术费用增加。每年在中低收入国家大约有9620万台手术。本飞行研究评估了中低收入国家手术器械重复处置过程中的压力蒸汽灭菌质量。方法2013年9月在美国召开的全球骨伤研讨会上,招募了部分参会的外科医生。来自9个中低收入国家的26家医院的外科医生同意对他们各自医院外科部门最常使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测试。外科医生用5类化学指示卡进行10次测试,每天灭菌器的第一个灭菌循环中放入化学指示卡,总共进行10天测试。化学指示卡放入布包内,此布包在满载时放入灭菌器的中心位置。快速灭菌程序不纳入本研究。外科医生纪录了每次灭菌的总灭菌时间、灭菌温度、灭菌压力和包裹数量。结果来自7个国家的9家医院(9/26,35%,尼泊尔2家,尼日利亚2家,坦桑尼亚1家,厄瓜多尔1家,菲律宾1家,肯尼亚1家,海地1家)反馈了他们的灭菌数据和化学卡结果(n=90)。在这9家医院中,78%的医院所有10次化学卡的测试结果都可以接受。但是,当灭菌过程参数与推荐的参数进行比较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所有90次测试中,每次测试至少有一个参数(灭菌时间、温度或压力)不达标。结论这个飞行研究关注了中低收入国家内压力蒸汽灭菌的效果以及由此带来的手术患者的感染风险。研究者认为在中低收入国家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尽管条件有限,国际医学界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确保基本的灭菌实践操作指南能被遵守。表1:参与医院和灭菌器基本特征 图1:记录的灭菌时间、温度和压力 文献来源O'Hara NN, Patel KR, Caldwell A, et al. Sterile reprocessing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multicenter pilot study. Am J Infect Control. 2015, 43(11):1197-200.

吴安华丨内镜洗消难点与解决思路
讲者:吴安华整理:陈松婷(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责编:吴怀英/米宏......
  1. 吴安华丨内镜洗消难点与解决思路

    讲者:吴安华整理:陈松婷(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责编:吴怀英/米宏霏来源:2018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常见的胃镜、十二指肠镜、关节镜、脑室镜等,还有近年发展起来的染色内镜、超声内镜、共聚焦内镜、胶囊内镜和放大内镜等。随着内镜(尤其有创内镜)在临床使用的增加,内镜的清洗和消毒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之近些年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在内镜的清洗消毒方面也逐渐表现出来,内镜检查与治疗已成为2018年十大医疗技术危害之一,那么如何解决内镜洗消难点?在2018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上吴安华教授给大家详解解决思路。一、内镜消洗难点1.内镜材质的特殊性构成内镜的主要材质包括:聚酯纤维、聚苯乙烯、有机硅、聚碳酸酯等,见图1。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耐高温高压、不耐腐蚀,这些特点极大地限制了消毒方法的选择,因此只能采用低温消毒灭菌或化学消毒剂浸泡。2.内镜复杂的结构内镜细小部件繁多;腔道长而狭窄;直角转弯,难以触及的死角多,见图2。3.微生物污染严重胃肠道内微生物污染严重(107~10),且内镜清洗消毒相关安全边际极小,任何细节的不当清洗,都可能导致清洗失败。4.生物膜滋生严重内镜清洗不彻底,或污染后清洗不及时,容易在内镜污染部位形成生物膜;此外,内镜在反复清洗条件下,表面会受损,受损部位因不光滑也易形成生物膜,见图3、4。生物膜成为了细菌的巨大保护伞,生物膜内的细菌对消毒剂、抗菌剂以及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膜内覆盖的细菌比浮游菌抗药性强1000倍以上。二、解决思路1.及时进行预处理软式内镜使用后的污染物成分包括血液、糖类、粘多糖、脂肪类、蛋白类等。尤其是以蛋白质为主的粘多糖,极易干涸造成清洗困难,以内腔壁污染更为严重。特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鼻胃镜、软式带腔喉镜等管腔极细的内镜,内壁腔污染问题尤其突出。生物膜的形成需要以下因素:①存在定植的微生物;②可以定植的表面;③充足的营养和水;④适合生扎根的温度;⑤有形成生物膜的时间。对使用后的内镜及时进行预处理,减少蛋白质和粘液等粘附,阻断生物膜形成所需条件和时间,能有效防止生物膜的形成,减轻后续清洗的负担。预处理方法: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高度重视手工清洗清洗质量是良好的消毒效果的前提;严格的手工清洗可去除99.9%的镜体残留物和微生物。在进行有效的手工清洗前,应充分了解内镜结构,熟悉内镜清洗消毒SOP。需要注意的是,清洗时,应选用不同型号毛刷对内镜各细小管道、内外表面以及可拆卸部分都进行严格的刷洗,见图5、6。内镜清洗剂如何选择:应选择适用于软式内镜的低泡医用清洗剂;此外,还可根据需要选择特殊用途的医用清洗剂,如具有去除生物膜作用的医用清洗剂,见表1 。表1 内镜清洗剂的类型剂特点3.合理选择消毒剂内镜高水平消毒剂可选用邻苯二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二氧化氯、酸性氧化电位水、复方含氯消毒剂;也可选用其他消毒剂,但所选产品应适用于内镜、且合法有效。内镜灭菌剂可选用戊二醛、过氧乙酸;也可选用其他灭菌剂,但所选产品应适用于内镜、且合法有效,见表2。表2 内镜消毒剂的类型及特点4.过程监控很必要内镜清洗消毒的结果监测很重要,过程检测也很必要,见表3。 表3 内镜清洗消毒检测项目感悟内镜作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已成为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吴安华教授给我们分析了内镜清洗消毒的难点及解决策略。内镜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且构造精密、管腔复杂而不易清洗,因此制定规范的内镜清洗消毒SOP,严格清洗消毒流程确保清洗质量,对预防医院感染和确保内镜诊疗成功与安全至关重要。医疗机构还应参考所选内镜类型的厂家说明(包括使用及清洗消毒说明),并严格遵循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完善清洗消毒设施,固定清洗消毒人员并定期系统培训,严格操作流程,职能科室加强监督,确保内镜诊疗安全,杜绝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转载自SIFIC】

  2. 感控之道——对感控工作的思考

    随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感控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感控工作涉及面广、范围大,感控人难免会产生一些困惑:感控到底是干什么的?感控的风险在哪?如何应用风险管理的思想,树立“大感控”思维,将感控的关口前移?道可道,非常道!法有所短,道有所长!感控之“道”在哪?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管理办副主任王世浩老师在2018年全国感染与耐药感染大会上,分享了他对感控工作的思考与见解。感控到底是干什么的?技术含量在哪里?感控工作的意义何在?在2006年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提出了感控工作的以下职责范围,概括总结为:1、医院感染的监测;2、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工作、与医院感染相关的职业安全防护、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指导;3、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的资质审核;4、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管理。此外,还包括手卫生、锐器伤的预防、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的审查、医疗废物及污水处理的监督检查等等诸多的工作。那么,这诸多的工作是否能用一句话概括感控工作呢?SIFIC论坛的会员有不同的回答:如:让健康人不生病,让患病的人不病上添病;感染预防是通过监测、暴发调查,采取有效切断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等等,反映出感控的意义所在。国家医院感染质控中心付强主任也提出:感控不是一个筐,什么都能装,感控有很强的专业性。感控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呢?美国Centers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提出了医院获得性并发症(hospitalacquired conditions,HAC)的概念,其中包括CAUT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VCAI(VascularCatheter-Associated Infection,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部分SSI等医院感染。患者在接受诊疗时面临着众多风险,如诊疗技术、诊疗设备、药物、差错、安保等,而感染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风险之一。医院感染风险涉及环节众多,如:1、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医生、护士、护工、保洁以及相关人员;2、医疗机构的环境:建筑布局、空气、物体表面;3、诊疗设备、器械、药物;4、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5、诊疗技术、方法:侵入性操作、手术、抗感染治疗;6、易感因素:糖尿病、免疫缺陷状态(放化疗、激素治疗)、高龄、低龄(婴幼儿)、营养不良等。 感控工作的任务就是阻断感染源的传播路径*防控以致病微生物为主的感染原在患者之间的传播,预防交叉传播;*防控感染原由环境传播给患者;*防控患者自身微生物迁移获得的感染;*防控感染原由医务人员向患者的传播;*防控感染原由患者向医务人员传播;*防控医院内的感染原向院外环境的传播。树立“大感控”思维,将感控的关口前移!“大感控”即站在全院层面系统化的去谋划感控工作,大感控既是全员感控,又是全部门感控,更是全过程感控。人人参与感控,人人对感控负责,医院感染风险降至最低,感控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才能保障医患安全。 如何进行风险管理?1、建立风险管理思想指导下的感控专业架构:包括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在内的感染“原”学和包括感染诊疗、消毒灭菌技术在内的消“毒”学,是感控的基础学科。与感染原有关学科相对应消“毒”相关的学科,可分为消除人体外感染原和消除人体内部感染原的学科,消除人体外感染原也就是常规意义的清洁、消毒与灭菌学,消除人体内感染原也就是抗感染治疗学。流行病学是医院感染的方法学,是发现并解决感染风险的方法。2、要善于识别存在的感染风险:如诊疗技术是否有效、诊疗设备器械是否合格、药物是否有效、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发生差错隐患的风险;诊疗活动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感染原的传播而导致感染发生?3、风险管理感控的任务就是要针对医院感染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使其掌握足够的感控知识,提高其依从性;规范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规范一次性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与使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食品安全,对使用的消毒药械进行资质审核与评价,评估诊疗技术,选择恰当的清洁消毒与灭菌技术等。4、让风险管理的思想扩展为感控的思路案例分享:给我们怎样的启发?某患者,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胸部CT示肺部阴影,怀疑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示:结核。手术室护士长打电话咨询怎么做消毒?遇到这种情况基础感控是否能够有效防控?但事前如何预防这种情况发生呢?有无必要在诊疗规范中针对某些容易误判的影像结果或者有关临床表现,增加筛查结核杆菌的要求?启示:树立风险意识,将感控的关口前移到诊断阶段,需要多学科协作,以尽早明确诊断,尽早采取防控措施,不至于事后发生,临时应对,增加风险。 感控工作应贯穿于感染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全过程中1、防患于未然是感控首要任务:在疾病诊断方面,感控应参与到标本的规范采集管理中,对提高病原学阳性率、准确率及疾病的诊断率,为精准治疗,指导用药,精准感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降低盲目防控造成的浪费。2、感控版本的升级,对感控人提出更多要求:随着国内感控工作的迅速发展,感控工作已经从关注基础感控的1.0时代(消毒灭菌、隔离、手卫生、环境感染控制)迅速进入了参与感染诊疗全程的2.0时代(感染预防、诊断、治疗)。付强所长也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撰文指出,感控工作并非置身于医疗质量与安全之外,仅发挥重要支持保障功能的“保障”因素,而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本体构成。所以感控工作要参与到临床诊疗工作中才能进一步发挥感控的作用。感控职责范围的扩大,对感控人业务及管理能力提出更大挑战。3、做到全程感控,需要多部门的协作配合:全程感控需要感控专业人员与医疗、护理、检验、药学、影像等各个专业互相合作,尤其是与微生物专业人员、感染病专业医生密切配合。现在国内已经有许多医院开展了以感染防控为主题的MDT,比如开展了医院感染疑难病例多学科讨论,抗感染诊疗与多重耐药菌防控MDT,肺部感染MDT等等,意味着感控逐渐向感染的诊疗过程开始延伸。 感  悟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题,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院感工作涉及面广、专业多,而医院感染凤险无处不在,如何将用风险管理的思想引导感控工作,树立“大感控”思维,参与到感染诊治工作中;将感控的关口前移,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感控意识,确保感控措施有效实施,医患安全才有保障。【转载自SIFIC】

  3. 李卫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进展》

    导读:2018年11月24日,由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与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微生物与感染分会联合主办的陕西省第 21届医院感染控制学术年会暨血透内镜院感防控培训班如期召开。在大咖云集的授课现场,笔者有幸学习到山东省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办公室主任李卫光教授的授课——《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进展》,随着科技进步发展,软式内镜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已然备受关注,培训中李卫光教授主要从内镜清洗消毒面临的难题、清洗流程、注意事项以及消毒剂的选择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听后收益匪浅,现就李卫光教授授课内容稍作整理,与大家共同学习。李卫光教授一|内镜清洗面临的难题:1.枯燥重复的工作使得内镜清洗消毒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2.检查人数超过限值时,容易人为的缩短清洗消毒时间,消毒不规范。3.软式内镜结构复杂,难清洗,使用后清洗消毒不及时,特别是手术量大的时候,清洗人力不够,污染物附着凝固在内镜官腔、缝隙中,加大了清洗难度。二|清洗流程关注点:预处理:多酶纱布擦洗、抽吸多酶反复送气送水至少10s;测漏:宜每次清洗前测漏,条件不允许时,至少每天侧漏一次。水洗:流动水彻底冲洗,纱布反复擦洗镜身;清洁毛刷刷洗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反复注入送气送水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水分,并擦干镜身;清洗纱布应一次性使用,清洗刷应一用一消毒。酶洗: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操作;酶洗擦干后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min;多酶洗液应每条内镜更换。清洗: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用50ml注射器向各管道充气,排出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消毒:将内镜各部件全部浸没于消毒槽中,消毒方式应遵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终末漂洗:连同全管道灌流器、按钮、阀门浸没在清洗槽中,使用动力泵或高压水枪,用纯净水或无菌水冲洗各管道至少2min直至无消毒剂残留。干燥: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无菌巾的专用干燥台,4h更换无菌巾,使用高压气枪,用洁净压缩空气向所有管道充气至少30s,至其完全干燥。三|常用内镜消毒剂使用规格及的优缺点:戊二醛:2%戊二醛消毒需要10min,灭菌需要10h;连续适应时间≤14天,使用前测浓度;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挥发性大于邻苯二甲醛;性质稳定,无氧化腐蚀性。邻苯二甲醛:邻苯二甲醛5.5g/L消毒5-12min;连续适应时间≤14天,使用前测浓度;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如果消毒之前清洗不彻底易出现蓝染、灰染。过氧乙酸:配置时一元包装使用原液,二元包装使用前AB液混合放置;0.5%过氧乙酸浸泡10min;释放液应现用现配,连续使用时间≤24h;有较强的腐蚀和漂白作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有效氯含量60gm/L10mg/L;彻底清洗有机物,再消毒处理;现用现配。最后李卫光教授从内镜消毒质量监测的重要性出发,升华会议主题——关注重点部门,多学科合作,提升感控执行力,我们在行动。

  4. 韩玲样-警惕!水源性感染暴发

    讲者:韩玲样整理:杜凤霞(内蒙古包钢医院)审稿:王玉兰/倪明珠来源:2018年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水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也是最易被忽视的感染来源。水易滋生病原体,在自来水管道、医疗设备的水管道、空调等,甚至生活用具如淋浴喷头中形成难以清除的生物膜,对住院患者构成潜在感染威胁。研究表明,25%医院相关感染由水源性致病菌引起,14%~50%ICU病人感染和定植的铜绿假单胞菌与自来水分离株具有同源性。国外报道了多起水源性感染暴发的案例,危害严重;我国对医院水源性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也有不少学者报道了医疗用水污染情况的严重性,水源性感染有哪些危险因素、如何防控呢?请听来自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院控感科韩玲样主任分享的水源性感染暴发启示,相信会给您在工作实践中指点迷津。一、流行病学特点水源性感染暴发流行病学特点二、常见水源性病原体的特点常见水源性病原体的特点三、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几个重要水体水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和防控策略其他不同水体水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和防控策略感悟韩主任详细全面地介绍了医院水源性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从实例中道出我国医院水源性感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内对水源性感染危害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医院水源性感染最主要的污染来源---自来水仍被忽视成为感控盲点,因此要不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理念、提升相关检测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对水源性感染的防范意识将渐行渐近,而水源性感染将渐行渐远。【转载自:SIFIC】

  1. 如何挑选到高品质的高压灭菌锅

        高压灭菌锅在医疗行业以及食品加工行业都非常常见,是普及比较广泛的高压灭菌设备之一。虽然这种灭菌设备比较常见,但是在购买的时候仍旧需要多留几个心眼,认真挑选,仔细比对,否则很容易买到价高货贱的产品。    按照灭菌需求选择款式型号。高压灭菌锅是有很多款式的,因而在购买前,一定要对市面上售卖的高压灭菌锅款式进行全面的信息搜集,最终选择一个符合自身使用情况的灭菌锅。毕竟实用才是第一位的,不能一昧追求高品质,买了最高端的回来反而不适用,无端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想要挑选到高品质的高压灭菌锅,一定要在购买之前做足功课,从生产厂家的品牌,口碑,到灭菌设备的质检,介绍资料等等,都要了解透彻之后再进行购买,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受骗几率。毕竟灭菌设备是生产设备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无法保证其品质,那么给企业或者是实验工作带来的损失不是一点半点,因此一定要保证自己买到的灭菌设备品质可靠。【转自同行官网】

  2. 带着问题学规范:常用消毒剂的使用

    问题一、含氯消毒剂常用浓度是多少?(P154)规范: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答: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针对不同的情况,推荐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有400~700mg/L、1000 mg/L、2000~5000 mg/L、10000 mg/L等。而在临床工作中,为方便配制和记忆,使用500 mg/L和2000 mg/L两种浓度已基本能够满足环境物表消毒的需求。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适用于日常环境表面、中低危险性物品及被少量血液污染表面的消毒。含有效氯2000 mg/L消毒液可达到高水平消毒,适用于被芽孢及特殊病原体污染的消毒,如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被患者大量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10ml)污染的环境表面覆盖消毒。配制方法以原液浓度为5%的含氯消毒液为例,配制成1000ml的含氯消毒液。不同浓度含氯消毒液配制比例 配制浓度(mg/L)取原液(ml)加水量(ml)含氯消毒液:水25059951:200500109901:1001000209801:502000409601:25将高浓度的消毒液配制成低浓度的消毒液,配制公式为:预配制消毒液浓度X预配制消毒液数量/原消毒液浓度=所需原液数量问题一、含氯消毒剂常用浓度是多少?(P154)规范: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答: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针对不同的情况,推荐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有400~700mg/L、1000 mg/L、2000~5000 mg/L、10000 mg/L等。而在临床工作中,为方便配制和记忆,使用500 mg/L和2000 mg/L两种浓度已基本能够满足环境物表消毒的需求。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适用于日常环境表面、中低危险性物品及被少量血液污染表面的消毒。含有效氯2000 mg/L消毒液可达到高水平消毒,适用于被芽孢及特殊病原体污染的消毒,如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被患者大量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10ml)污染的环境表面覆盖消毒。配制方法以原液浓度为5%的含氯消毒液为例,配制成1000ml的含氯消毒液。不同浓度含氯消毒液配制比例 配制浓度(mg/L)取原液(ml)加水量(ml)含氯消毒液:水25059951:200500109901:1001000209801:502000409601:25将高浓度的消毒液配制成低浓度的消毒液,配制公式为:预配制消毒液浓度X预配制消毒液数量/原消毒液浓度=所需原液数量例如:预配制含有效氯500mg/L(0.05%)消毒液1000ml,需要含氯消毒液多少ml?       0.05%x1000ml/5%=10ml, 10ml原液加990ml水即可配制所需溶液。泡腾消毒片的消毒方法:每片含有效氯500mg,配制500mg/L需要配制几升水,就加几片消毒片。如取1片放入装有1L水的容器内,即成为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问题二、使用中的戊二醛多长时间监测一次浓度?(P162)规范: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GB26372-2010 《戊二醛消毒剂卫生标准》答:使用中的戊二醛浓度监测频次需要参照产品说明书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天都会再次放入新的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则每天放入器械前监测,掌握其浓度变化,低于要求浓度时停止使用;如果间隔几天才有器械放入,则只需在当天放入器械前进行监测。关于使用中消毒剂监测频率的问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区别对待。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要求:“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应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监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因为有些消毒剂(未特指戊二醛)产品说明书中不仅规定了使用天数,还同时规定了使用次数(即可消毒内镜的条数)。举例来说,某产品说明书规定消毒剂配制好以后可以连续使用14天,并且同时规定最多消毒不超过25条内镜。由于消毒前的干燥处理不可能达到完全去除残留水分,每条内镜残留的水分会不断稀释消毒剂,消毒到规定的25条内镜数量的一半时,消毒剂出现浓度不合格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要求“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说明书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浓度测定”。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中则要求,监测的频次取决于使用频繁程度。每天使用的,每天使用前监测;不是每天使用的,在使用前监测。每天使用30次时,每使用10次监测一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戊二醛浓度监测指示卡必须要在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上的化学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质。指示卡启用时需要注明开启时间和打开后的有效使用时间(如120天)。问题三、皮肤消毒剂涂在皮肤上就能消毒吗?(P166)规范: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答:当然不是!皮肤消毒必须遵循规范流程,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才能真正达到消毒作用。无论是进行输液、外科手术还是其他有创操作,进行皮肤消毒时必须的程序,也是降低手术和有创操作相关感染风险的关键步骤。为了保证皮肤消毒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彻底的清洁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皮肤消毒剂要视皮肤的污染情况对皮肤进行不同程度的清洁。对于卫生情况较好,无明显肉眼可见污物的,直接消毒即可;对于卫生条件较差,有肉眼可见污物时,应先对待消毒区域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去污,再进行皮肤消毒。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2)正确的消毒剂浓度:消毒剂使用浓度是指消毒剂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切勿将消毒剂原液错误地当做100%的浓度进行稀释使用。每种消毒剂都有其效果最优、副作用最低的消毒浓度。比如乙醇在70~75%的浓度时消毒效果最佳,过高浓度的乙醇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乙醇浓度过低,则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彻底将细菌杀死。(3)正确的消毒涂擦方式:肌内、皮下、静脉注射及针灸部位和各种诊疗性穿刺应以注射和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涂擦,涂擦范围直径≥5cm。涂擦2~3遍,或遵循所用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央静脉导管穿刺部位涂擦范围应≥15cm或者至少大于敷料面积,涂擦2~3遍,或遵循所用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手术切口部位皮肤消毒应在规范的手术前皮肤准备的基础上,用浸有相应消毒剂的无菌棉球,纱布或其他代替物,以手术野为中心,由内向外(污染手术如脓肿等由外向内涂擦消毒)涂擦2~3遍,涂擦范围应在手术野并向外扩展≥15cm。(4)消毒剂足够的作时间:暴露时间是指消毒或灭菌物品接触消毒或灭菌因子的作用时间,即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时间。不同消毒剂的暴露时间不同。皮肤消毒剂的暴露时间通常为1~5分钟,或者以所用消毒剂彻底自然干燥为准。如果达不到暴露时间,皮肤微生物未被彻底杀灭就进行侵袭性操作,极有可能随操作器械一起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腔隙,甚至造成医院感染。不应该用无菌棉签或纱布来擦拭尚未干燥的消毒剂。(5)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期应参照使用说明书。消毒剂一经打开,应注明开瓶日期,开瓶后的有效期应遵循厂家使用说明,无明确规定使用期限的应根据使用方法及频次、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确定使用期限,确保微生物污染指标低于100CFU/ml。连续使用最长不应超过7天。 

  3. 紫外线消毒,是仪式感,还是真消毒 ---紫外线消毒你该了解的更多

    紫外线消毒,是仪式感,还是真消毒---紫外线消毒你该了解的更多作者:刘水桂责编:彭志亮 打开SIFIC论坛网站,经常看到同行在论坛求助以下的问题:看到这些求助的帖子,都围绕着这个问题:诊室或治疗室是否需要安装紫外线灯进行消毒?而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诊室和治疗室名称、功能、设施配置要求有哪些(根据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 527-2016)):            表1   场所名称、功能及设施配置要求场所名称功能设施配置诊室医生接待患者,对患者进行物理检查的场所。办公桌、座椅、诊疗床、隔离帘、阅片灯、手卫生设施,宜配备呼叫系统。治疗室为患者实施治疗操作,如关节腔内注射、鞘内注射、骨穿、腰穿、胸穿、换药等。存放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如消毒后药杯及管路)等设施配置有操作台、治疗床、物品柜、治疗车、锐(利)器盒、医疗废物桶、非医疗废物桶、手卫生设施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应配置紫外线灯治疗准备室医务人员为患者实施治疗前的准备工作;配制药液;存放无菌物品、清洁物品、药品操作台、物(药)品柜、冰箱、治疗车、抢救车、锐(利)器盒,医疗废物桶、非医疗废物桶、手卫生设施。如果配置化疗药物应配置生物安全柜。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应配置紫外线灯备注:2017年11月1日前的治疗室概念相当于其以后的治疗准备室再来看看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中规定:“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可选用下列方法净化空气:a)通风;b)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d)紫外线灯照射消毒;e)化学消毒。”从《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中可以看出:对于诊室和治疗室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通风可以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对于通风条件不好的,可以选择紫外线灯照射或其他方式进行空气消毒。---------问题已答,以下内容为深入了解篇--------既然提到通风,我们来了解下通风的原理?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重点来说说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应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实时进行通风。自然通风是在压力差驱动下的空气流动。根据压力差生产的原理,可分为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l   热压是室内外空气温度差引起的,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物的上部设排风口,排出室内被污染的空气,吸入室外新鲜的空气。热压的大小取决于进风口和排风口处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l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而风压作用则是利用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压力差来实现空气的流通。与风压相比,热压自然通风更能适应常变的外部风环境。在实际中,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紫外线消毒空气的原理是什么呢?紫外线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DNA,通过破坏DNA结构,使之失去繁殖和自我复制的功能,还可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臭氧,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线灯消毒以及消毒注意要点1、正确安装: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采用悬吊式或移动式安装,悬吊安装高度距地面1.8m~2.2m,便于擦拭灯管表面的灰尘。灯管安装间距均匀,使空间内辐射强度能均匀分布。灯管安装数量为平均≥1.5w/m3。2、房间进行空气消毒时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如果擦洗地面要待其干燥后再进行照射消毒,时间不少于30min。正在消毒的房间外应悬挂警示牌,紫外线灯的开关处也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3、为了保证紫外线的辐照强度,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4、紫外线对无防护的眼睛和裸露的皮肤损伤大,直接照射会引发电光性眼炎、皮炎,甚至皮肤脱屑。因此,紫外线光源绝对不能直接照射到眼睛和皮肤。监测灯管辐照强度时特别注意做好自身防护。5、紫外线消毒只能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消毒时需关闭门窗,照射后房间应通风换气,6、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要定期监测辐照强度,当辐照强度低到要求值以下时,应及时更换。监测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有两种方法:辐照仪(物理)和指示卡(化学),选择其一即可:    1)紫外线辐照仪监测法:测定时电压220V±5V,温度20℃~25℃,相对湿度<60%。开启紫外线灯5min,将调试好的辐照仪光盖打开置于紫外线灯中央下方垂直1m处照射,直到仪表数字相对稳定读值即可。紫外线辐照计至少每年经计量部门检定一次,在有效期内使用。2)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将紫外线强度指示卡色块面朝上放置在灯管中央下方垂直1m处照射1min,立刻将反应色块与标准色块进行比较,记录结果。以70μw/㎝2为界,达到或超过判定为合格。紫外线监测指示卡应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7、《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28235-2011)要求紫外线杀菌灯有效寿命应≥1000h,通常情况下空气消毒器的紫外线灯管使用寿命为5000-8000h。紫外线灯的更换不是根据照射累计时间而定的,只要紫外线强度在70μw/㎝2及以上,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说1000小时是紫外线灯的最低使用寿命,而不是更换指标。 综上所述, 根据场所的通风情况,选择合适的空气消毒方法。自然通风可以保证建筑室内获得新鲜空气,带走多余的热量,又不需要消耗动力,节省能源,节省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因而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通风方法。空气本身缺乏细菌维持生存所需的营养物,再加上日光照射对细菌的影响,室外空气中细菌极少。定时开放门窗,通风换气,以增加空气对流,迅速使外界环境中的清洁空气替换房间内的污浊空气,可降低室内空气含菌的密度,短时间内使空气中新鲜的空气替换室内污浊的空气,可使室内空气中细菌,尘埃大大降低,达到净化目的。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场所,应用开窗通风可避免紫外线照射时的多数缺点,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医护人员接受程度,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开窗通风都不比紫外线照射差。参考文献[1]   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 527-2016)[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3]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4]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28235-2011)[5]   曹军,杨威,许光伟,等.对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探讨[J].建筑设计,2015,(8):93.

  4. 促进手卫生——积跬步行千里

    作者:刘佳雯、绽丽(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持续提升手卫生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程龙慧等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得出我国大陆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医生、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5.9%和66.0%。2016年10月起,我们应用PDCA管理模式,通过上下联动手卫生全员参与、营造手卫生文化氛围、完善手卫生依从性监测体系、整合评价指标等多项措施,以问题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促使全院平均手卫生依从率提高了13.59%,每床日快速手消毒剂使用量增加了约7倍左右。手卫生依从率持续提高是我院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升和改进的重要举措。一、上下联动手卫生全员参与我院院长亲自担任手卫生形象代言人,代表管理者、医生、护士、保洁员和患者五类群体共同倡议——促进手卫生,你我共参与。二、营造手卫生文化氛围(一)2016年底制作电脑屏幕保护程序,由信息网络中心协助,完成全院所有电脑的发布实施。(二)举办世界手卫生日系列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文化宣传。在手卫生日举办“我们眼中的手卫生创意涂鸦”、百人签名、网络投票等活动,得到了全院医护人员的积极响应。其中网络投票活动,在5月5日投票界面的日点击量达到7.58万次,投票数达到4.68万。三、完善手卫生依从性监测体系2018年5月5日,通过世界手卫生日主题宣传暨手卫生依从性志愿观察员招募活动,组建了第一支手卫生依从性志愿观察员队伍。自此,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临床兼职人员、志愿人员三支队伍同步监测全院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性体系成功建立。通过集体培训、情景模拟和一对一标化等形式控制监测数据质量,以此结合三部分观察数据,综合评价全院手卫生依从率。四、优化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工具1.2016年10月起我科室专职人员以《WHO手卫生技术参考手册》为基础优化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工作用表,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建立本院职工、实习人员、规培人员、进修人员的岗位性质队列,分别评价其队列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作为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委会主委单位,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向全省医疗机构推广。2.2018年6月起我院启用手机软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的电子化监测。一方面可避免被观察者的“霍桑效应”和“回避效应”;另一方面提交的手卫生依从性观察数据可直接在后台进行统计分析。五、建立手卫生依从率数据库2016年10月起,应用EpiData软件创建手卫生依从性观察数据模板,将纸质观察数据录入,建立手卫生依从率数据库。六、整合手卫生依从性评价指标2016年以前仅使用单一指标评价手卫生依从性。2018年1月起,启用电子调查问卷,收集临床科室手卫生用品消耗量数据。利用手卫生用品消耗量计算床日使用率。结合直接观察得到的依从率和床位使用率综合评价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性。更客观真实掌握临床科室手卫生执行情况。七、探索手卫生用品成本分担机制以手消毒剂床日使用量标准为依据,达不到标准的成本全部由科室承担,达到标准的由医院和科室按比例进行成本分担。八、改进手卫生用品的供应模式应用手消毒剂成分和产品多样化的供应模式,形成价格竞争机制,增加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手消毒剂的可选择性。并且为医护人员提供护肤产品(护手霜),以减少医护人员的皮损。通过以上连续干预措施的落实使医务人员手卫生理念和行为不断发生转变,时至今日,我院手卫生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手卫生促进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继续前行。参考文献:[1]程龙慧,丁洁,肖培,宗亚玲.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的Meta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2):126—131.

  5. 警惕!医院床垫清洁不当会造成病人感染风险

    医院的床垫或床垫罩清洗后,若仍然有血液和其他体液留在上面或里面,会导致后续病人暴露于被感染的风险中。有报道显示,那些躺在看起来还相对干净的床或担架上的患者,身体会被先前患者留在床垫或担架上的血液渗出污染到。床套本身是为了防止病人身上的体液和其他污染物渗漏到床垫上,如果床套不够干净也没有有效消毒,或者如果因床套的不完整导致下面的床垫被污染,那么接下来的病人就会被暴露在感染的环境中(在患者交替使用中,床垫本身就不干净也没消毒)。医疗机构必须注意要使用合适的产品和清洗程序,对床套进行清洁消毒,还应该例行检查床垫和床套污染或损坏的迹象。然而,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如果床套的完整性不能保证,所有床套供应商所建议的产品和清洗过程都可能无法将床套表面的污染物成功去除(比如使用中产生的薄弱点可能会造成渗漏)。这样的情况需要纠正。常见问题1.清洗后,仍然有血液和其他体液留在床垫或床垫罩上面或里面,导致后续病人暴露于被感染的风险中。a) 一个床或担架上的床套是用来防止体液或其他污染物进入床垫的。床套是床垫单独的组成部分,盖住床垫的上面、下面和侧面,用来保护它。b) 在房间终末消毒过程里,床套会被清洁然后消毒(用化学品擦拭或是洗涤),但是床垫本身既没有清洁也没有消毒。c) 如果床套没有被有效清洁消毒,或者在病人照护过程因床套的不完整导致下面的床垫被污染,那么接下来的病人就会被暴露在感染的环境中。2.床垫或床套清洁后依然处在污染状态,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a) 病人之间的床套清洁和消毒效果不佳。这些会发生在以下情况下:(1) 床套制造商或是租赁公司建议的清洁消毒产品和程序与FDA医疗用品处理过程不符(FDA 2015)。如果建议的清洗消毒产品和程序对于污染物不适用,床套就会在消毒后依然处于污染状态。比如说,一个用于结核杆菌的床套处理程序的产品,对于被细菌芽孢污染的床套来说,就是一个无效的消毒剂了。(2) 一个设备使用了未被建议的床套清洁消毒产品或是消毒过程。使用了不相容的产品或是消毒过程会瞬间导致对床套材料的损坏或降解。这些损坏就会导致当下一位病人使用时下面的床垫处于污染状态。使用不相容的产品或消毒过程可能是由于犯错(比如员工不知道床套的清洗消毒说明)、故意(比如因为员工无视这个说明)、或是床套制造商或租赁公司没有详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相应的产品或消毒程序。b) 对床垫检查不足。这会发生在下列情况中:(1) 床垫和床套的卖家对他们的产品不提供综合的检查和预防性保养维护,也没有推荐产品合适的检查频率。结果,临床/生物医学工程部或是设备科可能就不会把床垫床套纳入他们的检查维护计划中。(2) 环境服务/房间清扫的工作人员在房间终末消毒时没有检查床套的外观。比如,如果他们在清洁消毒时忽视了床套损坏的迹象。(3) 临床/生物医学工程部或是设备科没有按照厂家建议的频率完成对床垫和床套的检查保养。c) 床和担架床套的使用超出它们的使用寿命。这会发生在如果一家健康照护中心没有跟踪床套使用寿命,或是它该更换的时间。这个工作应该属于临床/生物医学工程部或是设备科。3.已报道过的事件包括:a) 病人躺在看起来相对干净的床垫上,然而这个床垫上有前一个病人遗留的血液,渗出到床垫表面。在FDA的制造商和用户设备体验的一次调查中,数据包括从2008年到2018年6月,ECRI研究所找出5份关于病人血源性病原体(BBP)从受污染的床垫上暴露出来的报告。b) 床垫体液污染,没有已知的病人BBP暴露。(1) FDA在2011年到2017年6年期间收到超过700份报告关于床套没有对血液体液渗漏到床垫上起到预防保护作用的报告。(2) 在制造商和用户设备体验(MAUDE)的调查数据中,2008年到2018年期间,ECRI研究所找到307件关于床垫的体液渗入的报告,但不知道是病人的血源性病原体(BBP)还是其他病原体暴露。c) 床垫的微生物感染。在我们2018年6月MAUDE的调查中发现,有4例已确认的真菌和其它不明病原体的床垫污染。4.床垫和床套可以是一种微生物滋生的环境源,会引起病人医疗相关的感染例如,2003年Sehulster等人,2016年Yu等,2016年El Hariri Viana等,2017年Tsay等,2017年Bousquet等,2018年Cohen等人的研究。美国急救医学研究所(ECRI)建议为帮助这些健康照护机构立刻降低床垫床套上体液和生物污染物的风险,我们为相关团体/科室的管理者提供以下改善措施:一、临床/生物医学工程部或设备科1.发起一个针对医院所有床垫和床套的院内检查,以确认是否有床垫床套污染。2.以适合床垫类型的方式对检查失败的床垫采取措施:a) 单件一体床垫:(1) 如果已经有或是怀疑有体液或是微生物污染的床垫,不要再覆盖一层泡沫或胶状物(2) 对于检查失败的床垫,把它视为有生物危害进行适当处理,并更换为新的床垫和床套。b) 可更换内芯的床垫:对于可更换内芯的空气泡沫混合床垫、泡沫床垫或胶体/泡沫的床垫,有可能可以只去除污染的部分,把它更换为用新的部分,并换上新的床套。c) 空气床垫:可以充分清洗消毒空气床垫内部的空气气囊后再套上新的床套。3.院内每一个未被污染的床垫和床套应有专有的辨识标签,以便辨识和追踪。标签不应该缝在床套上,它应该可以承受清洁消毒的处理程序,并且不会从床套上脱落下来。4.如果床垫和床套没有在你的检查保养计划表上,请添加上去。5.跟踪每个产品的使用寿命(如果可以估计什么时候开始用的),鉴别什么时候应该更换床垫或床套。6.考虑对床垫和床套的检查保养计划、使用寿命和更换时间进行电子化追踪。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建议不适用于租赁的床垫和床套,这些就需要租赁公司来检查了。二、环境服务/房间清扫1.检查医疗机构的床套使用说明(IFU),并且将其纳入到推荐的产品和清消程序相关的查检表中。2.培训环境服务(EVS)/房间清扫人员,让他们可以识别床套潜在的问题,包括:a)外部损坏(剪切、撕裂、裂纹、小孔、勾破、污渍,或是拉链损坏的等)b) 材料磨损c) 比一般床套晒干时间短(这可能是有体液渗透到床套中)d) 比一般床垫重的(这可能指示有体液被床垫吸收进去了)3.在相关查检表中增加床垫和床套的检查,比如:a) 床套外部(比如床套的上面和侧面)应该在每天的房间终末消毒中检查b) 如果病人有大量体液渗漏在床垫上,那么在房间终末消毒时,床垫床套的外面和里面都应该检查。4.如果检查失败,应该通知相关工作人员。三、感染预防控制1.检查床套使用说明(IFU),并确认可以使用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列表E(List E)和列表K(List K)中的至少一种产品对其进行消毒。(List E包括对结核分枝杆菌、人类艾滋病毒-1和乙型肝炎病毒有效的注册抗菌药物;List K包括可以有效对抗梭状芽孢杆菌的产品)。ECRI研究所已经公布了List E和List K列表中所有消毒剂的浓度。2.如果供应商/租赁公司不能建议有至少一种List K和List E 中的抗菌产品可以使用,就去询问他们你的机构中床套如果被血液、体液、细菌芽孢和假丝酵母菌污染时,如何进行适当的处理(CDC 2017)。四、护理方面1.使用额外的床套(衬垫/卡盘,一次性的或是可清洗的床套)加在你机构的床垫上。2.床套上有病人血液或是小便的,要提醒环境服务人员优先去做房间终末清洁,需确保这个信息以及时、可靠的方式传递,环境服务的通知应该在病人追踪系统中执行(如果有)或是用电话通知。五、材料管理或者质量保证/风险确认这些用在你机构中的衬垫/卡盘以及一次性或是可清洗的床套与你的机构中床垫床套是可以配套使用的。六、对于未来的采购在未来对床垫床套的采购中,采用技术辅助筛选/采购或者设备计划小组,ECRI建议:1.购买那些有序列号或者类似于特有辨识信息的床垫和床套。2.为床和担架购买或租借可拆卸的床套的床垫。3.从那些遵守FDA医疗设备再处理指南中的六大再处理准则的供应商那里购买或租借床上和担架上的床垫床套。4.购买或租借那些床套标签上有清洗消毒产品和程序建议的床垫。5.只从以下这些供应商中购买床垫和床套:a) 建议的抗菌剂至少有一种在EPA的List E和List K的列表中。ECRI已经公布了列表中所有List E和List K 消毒剂的浓度。b) 提供一个针对床垫和床套的全面的检查保养程序(IPM), 以及有推荐检查保养频率。6.考虑购买或租借配有可清洗床套的床垫。7.不要购买在床套外露区域,如边角和拉链遮盖处有接缝的床垫。背景说明1.在过去的五年,ECRI和FDA都已经关注床垫床套上的污染物。这些机构都分别发布了一些警告和指导性文件(可以在补充材料栏中找到),包括以下2017年11月:a) ECRI发布的2018年10大医疗技术危害3:《床垫和床套可能被患者体液和微生物污染》。b) FDA发布的《医院病床的床套:学习如何确保它们是安全的》,这篇文章更新了FDA降低床垫和床套污染风险的建议。该报告指出,在2011至2016年的6年时间里,FDA收到了700多份报告,称医院的床垫未能防止血液或体液渗入到床垫。本文中ECRI研究所提供的建议补充了2017年的FDA建议。2.我们在2019年的列表中保留了这一主题,因为我们认为仍有必要提高对这一危害的认识。一些供应商仍然没有向医疗机构提供有关特定情况下适用于其产品的合适的清洁消毒剂的信息(例如表面有血液或细菌芽孢污染)。此外,在医院层面上,对于解决患者安全的一些设施,还需要额外的管理支持。

020-81414923